袁熙 (第2/2页)
不过,还是袁尚率先打破了,这一份尴尬,只见他笑道,“好你个二哥,先前出征洛阳,父亲带的是你,如今北上邺城,父亲带的还是你,真是气人呢。”
~~~
袁尚一脸笑意地,表达着他的羡慕,不过,他是否真心,还是假意挤兑。
说实话,袁熙没有看出来,不过,他可不觉得,袁尚这家伙,有多高尚。
毕竟,都是自家兄弟,谁不了解谁?
~~~
袁绍:老大袁谭,家中长子,老二袁熙,精明干练,老三袁尚,讨人欢喜,手心手背的,为之奈何?
袁熙:三弟,你又皮痒了?
袁尚:二哥,你误会我了。
。。。。。
191年,濮阳,太守府。
“三弟说的没错,大哥我也是,羡慕的紧呢?”
袁谭先是看了眼袁尚,又玩味地看向袁熙。
“额,这个,大哥说笑了,大哥乃家中长子,干系更重才是,何来如此一说。”袁熙尴尬地,笑着说道。
此刻,袁熙满脸愁容,倒不是他做作,而是本能地尴尬,毕竟,袁绍可是将他,架在了火山口,骑虎难下。
“就是,就是。”袁尚继续拱火。
袁熙没有搭理袁尚,而是,小心翼翼地,观察着袁谭的反应。毕竟,袁谭可是一直,不怎么待见自己的。
~~~
袁熙:唉,又被老大记恨了。
袁谭:我恨不得,吃了你。
袁尚:我愚蠢的哥哥们呢。
。。。。。
191年,就在关东纷扰之际,长安这边。
王允经过诸多努力,逐渐代替董卓,执掌朝政,俨然成为了,朝廷二号人物,董卓则巧妙地隐于幕后。
当然,西凉军兵权,仍旧在董卓手中,由女婿牛辅等人,牢牢把持着,这是董卓最后的底线。
而这段时间,一个人出现在了,王允的幕府中,他就是荀攸,大儒荀爽侄孙,并得郑泰举荐。
荀攸,字,公达,腹有良谋,先前入幕,大将军府,袁绍同僚。
荀爽临终前,留下遗言,两分荀家,荀彧带领大部,前往冀州。
另一部分,则由荀攸执掌,同时,荀爽也向郑泰,举荐了荀攸。
荀爽:有荀彧、荀攸在,这惶惶乱世,可保我荀家,三十年太平。
荀攸:不除国贼,无以报天恩,我荀家世代清流,我当身赴长安。
。。。。。
191年,长安,司徒府。
“子师,今日我来,特为你举荐一人才。”
宾主落座后,郑泰对着王允,施礼说道。
“哦?公业所荐何人?”王允来了兴趣。
“此人,有经天纬地之才,子师你也知道,他就是慈明公族子,荀攸,荀公达,也是之前,大将军的幕僚。”郑泰拱了拱手向王允,细说着个中原尾。
“哎,原来是公达,可惜当时,大将军并未采纳,公达的意见,不然,董卓何以祸乱社稷?”
说到这里,王允摇了摇头,不禁感慨道。
“哎?事已至此,多说无益,有公达辅佐,子师你定可以,在朝堂之中,游刃有余。”
闻言,郑泰摆了摆手,极力地称赞着荀攸。
“好,那便拜托公业,替我邀公达,入我司徒幕府。”王允点了点头后,便对郑泰郑重施礼道。
郑泰亦是回礼,“固所愿尔,不敢辞。”
~~~
郑泰,字,公业,汉末豪士。
刺杀董卓,便是由郑泰,一手策划的,可惜事情败露,荀攸被捕。
后来,献帝出逃长安,为了阻滞,李榷的追兵,郑泰以身殉国。
袁绍感其忠义,命二子袁熙,敛其尸首、厚恤其家,征其子为郎。